概览
本文以中科时代 SV35 系列伺服驱动器与 SM3 系列带抱闸伺服电机的连接拓扑图为示例,详细讲解两者的组网接线方法,重点强调带抱闸功能接线及STO(安全扭矩关闭)相关操作,适用于新人入门与进阶用户参考。操作前请务必阅读安全提示,严格按规范执行。
安全提示
- 断电操作:所有接线前必须断开系统总电源,避免触电或设备短路损坏。
- 防静电保护:操作时务必佩戴防静电手环,防止静电击穿驱动器或电机内部精密元件。
- 线缆匹配:必须使用中科时代推荐的标准线缆(如动力线、编码器线),禁止混用非标准线缆导致接触不良或过载。
- 接线检查:每步接线后需确认端子对应正确(如 U/V/W 相序、电源正负极),避免接反造成电机反转或驱动器报警。
教学指导视频

操作演示教学视频
拓扑图

教学拓扑图
工具与设备准备
- 核心设备:中科时代 SV35 系列伺服驱动器(带 STO 功能)、SM3 系列带抱闸伺服电机、Sx21 工智机(主站)、个人 PC(调试用)。
- 外接组件:外接制动电阻、外接开关电源(驱动抱闸用)、继电器组件。
- 辅助工具:防静电手环、标准线缆(含 5 芯电源插头、动力线、编码器线、STO 线缆 / 短接插头、Mini USB 线)、螺丝刀(锁紧连接器及端子用)。
接线步骤(含线缆指示与操作细节)
步骤 1:佩戴防静电手环
操作前先佩戴好防静电手环并确保接地,避免静电损伤驱动器、电机编码器及抱闸控制电路。
步骤 2:电源端子接线(区分控制电源与主电源)
- 取出 5 芯电源插头:使用包装盒中配套的 5 芯插头,对应驱动器电源输入端子。
- 控制电源接入(L1C/L2C):将控制电源插头插入驱动器 “L1C”“L2C” 端子,为驱动器控制电路供电。
- 若为单相 220V 输入:将主电源插头插入 “L1”“L2” 端子。
- 若为三相 220V 输入:将主电源插头分别插入 “L1”“L2”“L3” 端子(三相需注意相序一致性)。
步骤 3:外接制动电阻与电机动力线连接
- 制动电阻接线(P/B 端子):将外接制动电阻的线缆插入驱动器 “P”“B” 端子,确保插头牢固(制动电阻用于吸收电机减速时的再生能量,必须正确连接)。
- 松开电机动力线端子底部的固定螺丝,按 “U 相→V 相→W 相→PE(地线)” 顺序接入对应接口。
- 接线后拧紧底部螺丝,确保动力线与端子紧密接触,防止缺相或过热。
步骤 4:带抱闸电机的制动器信号接线(核心易错点)
- 原理说明:SM3 系列带抱闸电机需通过 “BRAKE-OFF” 信号控制抱闸的打开 / 闭合,该信号需外接开关电源及继电器实现。
- 提前将外接开关电源输出端连接至继电器线圈(确保电压匹配,如 DC24V)。
- 将驱动器的 “BRAKE-OFF” 信号线缆连接至继电器的常开触点。
- 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机抱闸的接线端子(形成回路:开关电源→继电器→抱闸线圈)。
- 检查接线:确保继电器动作时,抱闸线圈能正常通电(抱闸打开),断电时抱闸闭合(电机锁死)。
步骤 5:编码器接线(含多圈编码器电池安装)
- 电池安装:因演示电机为多圈内置编码器,需先将标配电池插入编码器线缆的电池插头(注意正负极,反接会导致编码器数据丢失)。
- 编码器线连接:将编码器线缆另一端插入驱动器的 “CN6” 接口,确保插头卡扣扣紧,防止信号中断。
步骤 6:STO 功能接线(核心易错点)
- 功能说明:STO 为安全功能,用于紧急情况下切断电机扭矩,带 STO 功能的 SV35 驱动器必须正确接线才能解除报警。
- 若需启用 STO 功能:将外部安全回路的 STO 信号线缆接入驱动器 “CN2” 接口(按引脚定义对应连接)。
- 若暂不启用 STO 功能:必须使用驱动器附赠的STO 短接插头插入 “CN2” 接口(短接安全信号,避免报警)。
- 警告:未接 STO 线缆或短接插头时,驱动器通电后会立即报 “STO 故障”,无法启动。
步骤 7:调试接口与主站组网连接
- 调试接口:用标准 Mini USB 线连接驱动器的调试接口与个人 PC,用于后续参数配置(如抱闸延时、STO 响应时间等)。
- 第一台驱动器:将 Sx21 工智机(主站)的输出线接入驱动器 “CN3” 接口。
- 多驱动器拓展:第一台驱动器的 “CN4” 接口(输出)通过线缆连接至第二台驱动器的 “CN3” 接口(输入),依次级联。
步骤 8:电机连接器锁紧
SM3 系列电机采用 “前后触线” 连接器设计,接线完成后用螺丝刀依次锁紧连接器两侧的螺丝,确保线缆在振动环境下不松动。
操作完成后,建议再次检查所有接线是否牢固、相序是否正确,确认无误后再通电测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