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参数指引
性能指标 | 描述 | 典型值/范围 |
节点容量 | 支持最大从站个数 | 0-64(取决于网络配置和地址分配) |
扫描周期 | 主站完成一次所有从站数据轮询的时间 | 可设置,允许不同从站轮询周期不同,可设置1-100ms(取决于从站数量和数据量) |
映射IO数据类型 | 支持映射数据类型 | BYTE、BOOL。用户根据自己的业务从字节数组中解析变量 |
映射IO点数数目 | 最大映射IO数 | 65535个 |
I/O 数据吞吐量 | 主站每秒可处理的输入/输出数据量 | 取决于波特率(如 500 kbps 时更高) |
通信速率 | DeviceNet 网络的通信波特率 | 支持三种可选速率:125 kbps250 kbps500 kbps。 |
响应时间 | 从主站发出命令到收到从站响应的延迟 | 0.5-10 ms(与网络负载相关) |
通信距离 | DeviceNet 网络的通信距离 |
|
异常与诊断 | DeviceNet 通讯出现错误的时候的处理方式,例如:内置 CRC 校验、超时检测和自动重传机制 | |
支持的网络诊断能力(如节点状态监测、断线检测等 | ||
热插拔支持 | 支持从站设备的热插拔(不断电添加/移除) | |
数据帧格式与数据传输 | 数据帧格式 | 基于 CAN 2.0B 扩展帧,有效数据载荷为 8 字节。 |
数据传输模式 | 显式报文(Explicit Messaging):用于配置、诊断和控制命令,优先级较低。隐式报文(Implicit Messaging):用于周期性数据交换(如 I/O 数据),优先级较高。 | |
优先级机制 | 通过 CAN 消息的标识符(ID)定义报文优先级,高优先级消息优先传输 | |
数据一致性 | 主站确保的 I/O 数据同步性(如全局数据同步时间) | ≤1 ms(高性能主站) |
规范与标准 | 拓扑结构 | 线性总线(Bus)拓扑,支持菊花链或树形连接。 |
国际标准 | IEC 61158、ISO 11898 | |
行业规范 | ODVA 标准、CIP 协议族 | |
协议兼容性 | DeviceNet2.0或更高 | |
传输介质 | 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