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实时系统开发中,模式切换(Mode Switch)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。模式切换是指线程从实时模式切换到非实时模式的过程。这种切换通常会引入不可预测的延迟,严重影响系统的实时性能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常见导致模式切换的操作,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代码和使用合适的工具来避免不必要的模式切换。
问题描述
在实时线程中,调用一些标准的系统调用,如 open、read、write、ioctl、socket、connect、sendto、recvfrom 等,可能会导致模式切换。这是因为这些系统调用通常涉及到与 Linux 内核的交互,可能会阻塞或引入延迟,迫使实时线程切换到非实时模式,从而影响系统的实时性。
原因分析
Linux 内核的交互,而非实时的内核服务可能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。解决方案
为了解决上述问题,可以采用以下方法:
使用基于 Cobalt 的驱动程序框架
RTDM(Real-Time Driver Model) 是 Cobalt 提供的实时驱动程序模型,旨在简化实时驱动程序的开发。
待完善
问题描述
在实时线程中,从文件读取数据也可能导致模式切换。这是因为文件 I/O 操作通常涉及到磁盘访问、文件系统缓存等非实时的操作,会引入不可预测的延迟,影响实时性能。
原因分析
解决方案
使用 mmap 服务
mmap 可以将文件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,使得文件内容可以像内存一样被访问。
优势:
mlockall,可以将文件内容预先加载并锁定到内存中,避免在实时线程中发生磁盘 I/O 操作。read 系统调用,降低系统调用开销。实现步骤:
mlockall:在程序初始化阶段(由Cobalt自动调用),使用 mlockall(MCL_CURRENT | MCL_FUTURE) 锁定所有当前和未来的内存页面,防止内存被换出到交换空间。  if (mlockall(MCL_CURRENT | MCL_FUTURE) != 0) {
      perror("mlockall failed");
      exit(1);
  }
          int fd = open("data_file.txt", O_RDONLY);
  if (fd < 0) {
      perror("open failed");
      exit(1);
  }
  struct stat sb;
  if (fstat(fd, &sb) == -1) {
      perror("fstat failed");
      exit(1);
  }
  size_t file_size = sb.st_size;
  void *file_data = mmap(NULL, file_size, PROT_READ, MAP_PRIVATE, fd, 0);
  if (file_data == MAP_FAILED) {
      perror("mmap failed");
      exit(1);
  }
  close(fd);
          volatile char temp;
  for (size_t i = 0; i < file_size; i += sysconf(_SC_PAGESIZE)) {
      temp = ((char *)file_data)[i];
  }
        注意事项:
mmap 的调用时机:由于 mmap 可能导致模式切换,应在非实时的初始化阶段调用。其他方法
RAM 磁盘:将文件存储在 RAM 磁盘(tmpfs)中,减少磁盘 I/O 带来的延迟。问题描述
在实时线程中使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,如 malloc、calloc、realloc、posix_memalign 等,可能导致模式切换。这是因为这些函数可能涉及系统调用、内存分页或内存锁的争用,导致线程阻塞。
原因分析
解决方案
启动时预分配
#define POOL_SIZE 1024 * 1024 // 1MB
char memory_pool[POOL_SIZE];
size_t pool_offset = 0;
void *my_malloc(size_t size) {
    void *ptr = NULL;
    if (pool_offset + size <= POOL_SIZE) {
        ptr = &memory_pool[pool_offset];
        pool_offset += size;
    }
    return ptr;
}
        使用栈上分配
void realtime_task() {
    char buffer[1024]; // 在栈上分配 1KB 的缓冲区
    // 处理逻辑
}
        自定义分配器
STL 容器(如 std::vector、std::map)在内部使用动态内存分配。template <typename T>
class StaticAllocator {
public:
    using value_type = T;
    StaticAllocator() noexcept {}
    template <typename U>
    StaticAllocator(const StaticAllocator<U>&) noexcept {}
    T* allocate(std::size_t n) {
        // 从预先分配的内存池中分配内存
        // 实现线程安全的分配逻辑
    }
    void deallocate(T* p, std::size_t n) noexcept {
        // 不执行实际操作,或将内存返回到池中
    }
};
// 使用自定义分配器的容器
std::vector<int, StaticAllocator<int>> my_vector;
        避免动态内存分配
问题描述
在实时线程中使用 select、poll 等 I/O 多路复用函数,存在不兼容情况。在 Cobalt 内核与 Linux 内核不能兼容实时文件描述符与非实时描述符的混用。
待完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