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实时系统开发中,xkernel 的 Cobalt 实时内核为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的实时性能。然而,当涉及到进程间通信和子进程创建时,特别是使用 fork() 创建子进程的场景,我们需要深入理解 Cobalt 服务的进程依赖性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注意事项和限制,以及如何正确地在多进程环境中使用 Cobalt。
Cobalt 中的大多数服务是基于每个进程进行处理的。这意味着:
Linux 的差异:在传统的 Linux 系统中,当使用 fork() 创建子进程时,子进程会继承父进程的内存空间,包括已初始化的同步对象。这使得父子进程可以共享这些对象,实现进程间同步。然而,在 Cobalt 环境下,由于实时性的要求和内核实现的特殊性,这种直接的对象共享是不被支持的。
Cobalt 对实时线程和同步对象的管理涉及到内核资源,这些资源在 fork() 后并不会自动复制到子进程。Cobalt 必须严格控制资源的分配和访问。如果允许进程间直接共享对象,可能会导致资源竞争和不可预测的行为,破坏实时性。针对上述问题,我们有两种主要的解决方法,取决于您的应用需求:
适用场景
具体步骤
步骤 1 推迟对象的初始化
确保所有的 Cobalt 对象(如互斥锁、条件变量、信号量等)的初始化都在 fork() 调用之后进行。这意味着在创建子进程之前,不要调用任何会初始化 Cobalt 对象的函数。
步骤 2 处理全局和静态对象
问题:在 C++ 中,全局对象和具有非平凡构造函数的静态对象会在进入 main() 函数之前就被初始化。如果这些对象涉及到 Cobalt 服务,那么它们会在 fork() 之前被初始化,导致子进程无法正确使用这些对象。
解决方案:
fork() 之后,遍历该列表,手动触发对象的实际初始化。// 对象列表
std::vector<MyObject*> uninitialized_objects;
// 修改构造函数
MyObject::MyObject() {
    if (!initialized) {
        uninitialized_objects.push_back(this);
        return;
    }
    // 正常的初始化代码
}
// 在 fork() 之后进行初始化
void initialize_objects() {
    for (auto obj : uninitialized_objects) {
        obj->initialize();
    }
}
        注意事项
适用场景
具体步骤
步骤 1 设置共享属性
pthread_mutexattr_setpshared() 和 pthread_condattr_setpshared() 函数,将属性设置为 PTHREAD_PROCESS_SHARED,以支持跨进程共享。  pthread_mutex_t mutex;
  pthread_mutexattr_t attr;
  pthread_mutexattr_init(&attr);
  pthread_mutexattr_setpshared(&attr, PTHREAD_PROCESS_SHARED);
  pthread_mutex_init(&mutex, &attr);
          sem_t semaphore;
  sem_init(&semaphore, 1, initial_value);
        步骤 2 使用共享内存
int fd = shm_open("/my_shared_memory", O_CREAT | O_RDWR, 0666);
ftruncate(fd, sizeof(pthread_mutex_t));
void *ptr = mmap(NULL, sizeof(pthread_mutex_t), PROT_READ | PROT_WRITE, MAP_SHARED, fd, 0);
        步骤 3 在各个进程中访问共享对象
所有进程都需要映射相同的共享内存,并使用相同的方式初始化或引用同步对象。
注意事项
fork() 后立即调用 exec()fork() 后立即调用 exec(),子进程的地址空间将被替换,之前初始化的共享对象将丢失。在使用 Cobalt 时,理解其与传统 Linux 系统的行为差异很重要,特别是在进程管理和同步对象的共享方面。